聚焦“宣传、申报、跟踪”:
职工互助全流程服务

【背景】井陉县职工群体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新业态等多个领域。此前,职工互助工作存在“宣传不到位、申报不顺畅、跟踪有断层”问题,部分职工因不知晓互助政策错失救助机会,申报时因材料不全反复跑腿,救助发放后缺乏后续关注,导致互助服务“有政策、少知晓,有流程、多麻烦,有救助、缺跟踪”。

【目标】为破解这一痛点,井陉县总工会聚焦“宣传、申报、跟踪”三大环节,打造全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不仅要让职工互助“看得见、办得快、有温度”,更致力于实现三大核心目标:一是政策覆盖无盲区,确保不同职工群体均能精准获取互助政策;二是服务效能再提升,最大限度减少职工时间与精力成本;三是帮扶机制长效化,切实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增强职工对工会组织的信任感与归属感,助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地方经济发展筑牢职工保障基石。

【举措】(一)宣传环节:“立体式渗透”让政策“走进职工身边”。1.分层分类精准传:针对不同职工群体定制宣传内容,向一线职工发放“口袋版政策折页”,重点标注医疗互助报销比例、申请材料;向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推送“短视频政策解读”;向机关企业负责人开展“互助政策宣讲会”,指导其协助内部职工整理申报材料,打通政策传递“最后一米”。

  1. 搭建“互助宣传矩阵”: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形成宣传合力,线上依托县工会微信群、机关企事业微信群、社区公告栏、企业工业园区广播等渠道,定期推送“互助申报小贴士”,内容涵盖常见问题解答、申报时间节点提醒;线下在服务大厅、职工食堂、职工集中办公区设置“互助宣传角”,放置宣传资料,配备专职宣传员为职工答疑。

(二)申报环节:“便捷化指导”让流程“少跑冤枉路”。

1.打造“1+N”申报指导体系:以县工会服务大厅为核心,在乡镇工会、重点企业设立“互助申报指导点”,职工可就近咨询,提供“材料清单核对、线上填报协助、疑难问题解答”全流程指导,避免因材料缺失反复跑。2.推出“申报无忧”服务包:针对行动不便的重病职工、老年职工,提供“上门指导申报”服务,现场协助填写信息、提交申请,事后通过电话反馈审核进度;开通“申报加急通道”,对因突发重大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与上级工会协调优先办理,确保救助申请高效推进,及时缓解职工生活压力。

(三)跟踪环节:“闭环式管理”让救助“暖到职工心里”。

1.建立“救助跟踪台账”:为受助职工建立专属台账,记录救助金额、发放时间、联系方式。救助发放后,工会专员通过电话回访,确认救助金到账情况,了解职工当前困难,持续关注职工康复进展情况。2.“救助+延伸服务”联动:对获得大额医疗互助救助的职工,联动县医院提供“康复指导服务”,提供康复训练建议;对因病、因学致困的职工家庭,链接爱心企业、社会资源,提供“生活帮扶”“子女助学帮扶”等延伸服务。例如,职工于某因家人患重病获救助后,工会跟踪发现其家庭成员生活和心理压力大,随即对其家庭进行了慰问,并联系心理志愿者为其家庭提供免费心理疏导,缓解了职工生活与心理双重压力。

【成效】1.政策知晓率大幅提升:通过“立体式渗透”宣传,职工互助政策知晓率从65%提升至92%。2.申报效率显著提高:“1+N”申报指导体系与“申报无忧”服务包落地后,申报材料一次性通过率从70%提升至80%,“上门申报指导”服务覆盖职工210人次。3.救助跟踪实现闭环:累计跟踪受助职工480人,解决职工后续困难82件,职工对互助服务的“满意度+获得感”综合评分从80分提升至95分。

【点评】井陉县总工会职工互助全流程服务模式,是工会组织践行“职工为中心”理念的创新实践。从服务上来看,其核心在于“精准匹配职工需求”,宣传环节通过分层分类和多渠道矩阵,让政策真正触达不同群体职工;申报环节通过“就近办+上门办”,真正做到了“把服务送到职工家门口”;跟踪环节的“闭环管理与延伸服务”,更是让互助服务从“一次性救助”升级为“持续性关怀”,充分体现了工会组织服务的深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