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如何做好技能传承,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成为石家庄市总工会的重要课题。
【目标】将全省唯一的木雕类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引入全市各类大中小学,让学生在感受匠心魅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举措】一是做实配套保障。指导许红阳创新工作室先后与石家庄学院、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第十二中学等11家公立院校共同创建木雕创新工作室。教育、工会等部门拨付专项资金200余万元,支持创新工作室建设。各院校结合学校特色参与规划设计,划拨固定场地,将木雕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制定培育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培训。二是做强师资配备。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非遗先进个人、河北大工匠许红阳担任客座教授,全年为各院校学生开展200次以上专题授课。8名具有教师资格证,美术、雕刻专业老师,组成授课团队,开展日常教学。各学校安排专人担任辅导员,全程配合开展教学工作。三是做优课程设置。设立木雕艺术概述、基础技能训练、作品欣赏与评价等十门课程,全面、系统传授木雕文化。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开设公共选修课和美育实践课,通过理论课让学生对木材种类、木雕工艺、流派、技法、工具等进行系统认知;通过实践课对木活、旋活、锼活、上色、烫蜡等工序进行实操练习,让学生在创作中不断提升技艺水平。
【成效】依托木雕技艺培训,增强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培养了一批既懂传统又善创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第三届河北省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省级决赛中,由创新工作室培养的学员荣获三等奖。目前,各院校已选拔10名种子学员作为木雕文化传承人重点培育,筑牢木雕文化人才储备基础。
【点评】木雕创新工作室引入院校,进一步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了产教融合发展。通过劳模的示范作用,激励学生学习劳模精神,培养勤奋、专注、创新的工作态度,对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繁荣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