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会+协会”链通企业职工 共建纺织产业工人成长平台

【背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作为产改牵头单位,工会组织如何进一步扩大影响,聚合资源,为产业工人成长搭建平台,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成为推进产改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标】以“工会+协会”为手段,将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优势与协会广泛联系企业特点相结合,聚合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通过信息共享、品牌共建、资源共享,为纺织行业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成才“共赢”。
【举措】坚持信息共享。针对纺织协会广泛联系企业,市场敏锐度高特点,市纺织工会与市纺织协会建立信息沟通协作机制,通过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找准企业所需与产业工人培养契合点。坚持品牌共造。依托全国财贸轻纺产业工会“金蓝领网络大学堂”资源,连续两年共同组织石家庄市学区开班仪式,广泛动员企业职工参与,打造“金蓝领网络大学堂”石家庄品牌。坚持活动共建。组织企业参与全国、省纺织行业技能竞赛,依托协会资源共同发动宣传,突破产业工会隶属制约,扩展了竞赛参与范围及影响。
【成效】一是影响延伸扩面。工会服务活动跳出产业所辖限制,向纺织行业其它企业延伸;二是职工素质提升。2023年全国棉纺行业“金蓝领网络大学堂”,我市常山北明等5家企业荣获“领先企业奖”,在表彰的前42名学员中,我市占13席;三是组合优势凸显。联合承办2024年“冀纺杯”细纱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细纱操作工)选拔赛,常山纺织集团职工囊括省选拔赛前5名,并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决赛。
【点评】纺织工会着眼于企业发展所需,创新“工会+协会”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优势与行业协会广泛联系企业特点,探索产业工人培养新路径,突破了隶属关系制约,架起了信息互通“桥梁”,实现了企业所需与产业工人培养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