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长期以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公司技术攻关、技能提升等关键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创新引领作用,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存在着专业、工种、地域间横向交流不足、协同不畅的问题,制约了劳模工匠成长和创新活动开展。
【目标】按照“整体共建、横向互动、纵向促进、协同发展”的原则,组建劳模工匠创新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创新协同”,打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各自为战”的局面。
【举措】一是组架构,拓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创新协同。充分发挥联盟各专业分会作用,为劳模工匠搭建协作创新、共同提高的平台,通过开展专业课题立项,进行联合攻关,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实际难题。每年末开展协同创新课题成果评审,获奖课题按照管理办法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二是建机制,保运行,推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为夯实联盟建设基础,建立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牵头、部门协作、劳模领衔、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为联盟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三是育人才,带队伍,推动以优带强、优强互促。在劳模工匠间开展分级、分层的“一带一”、“一带多”荣誉接力、优强互促的传帮带活动。在不同等级劳模工匠间签订传帮带协议,通过举办签字仪式、结对交流等活动,增强彼此情感认同,坚定互促进步信心。
【成效】联盟成立至今,已累计完成协同技术创新项目14项,参与8项管理创新项目,完成29项微创新,320项提案改善,授权1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发表38篇论文,其中省部级发表论文23篇,公司级期刊发表论文15篇。通过联盟“优强互促”劳模工匠人才培养机制,累计培养和选拔了各层级劳模工匠人才20人,公司劳模工匠人才“蓄水池”不断扩容,劳模工匠人才梯队建设有序进行。2023年在提报的69项课题中,共有34项列入联盟年度协同攻关课题,其中12项课题获得奖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727.4万元。
【点评】劳模工匠创新联盟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一项有益探索,通过搭建横向协同桥梁,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彻底打破了企业内部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各自为战”的局面,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