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在深化青少年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要求下,传统劳动教育存在模式单一、脱离实践、吸引力不足等问题,难以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劳动观。正定县总工会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践行“空间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理念,于正定县九中公园成功打造青少年劳动教育基地,推动劳动教育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模式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精神动能。
【目标】核心目标明确为构建劳动教育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实践平台、推动教育模式开放化。具体包括:一是破解传统劳动教育在场地与形式上的局限,为周边学校搭建优质户外实践课堂;二是积极传递“劳动创造幸福”价值理念,助力青少年深度认知劳动价值、树立正确劳动观;三是将基地建设为学校“第二课堂”与家庭教育的优质补充资源,以此拓展“大思政课”实践路径,提升工会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举措】为推动劳动教育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正定县总工会围绕青少年劳动精神培育设计系列实践举措,助力其在真实体验中领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一是创新空间布局,突破场地限制。将基地选址于县五幼、北辰小学、县九中交汇地带的公园,总占地4000余平米,凭借优越区位优势,方便周边学校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打造广阔的户外实践课堂,有效破解传统教育的场地瓶颈。二是精准设计内容。打造多元展区。设置“精神传承”“榜样力量”“青春实践”三大核心展区。通过图文橱窗展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内涵,“讲述”劳模工匠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同时设立学生“劳动印记”照片墙,生动传递“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理念。三是丰富载体形式,强化沉浸体验。一方面灵活运用图文展板、主题雕塑等艺术形式,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公园景观,实现寓教于景;另一方面,通过讲解员引导、劳模“现身说法”打造“露天思政课堂”,以沉浸式体验增强教育实效。
【成效】经过系列实践举措的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取得多方面显著成效:一是教育实效显著提升。已组织2000余名青少年参与活动,青少年在基地的参观体验中,真切感受劳动者的艰辛与伟大,深刻理解劳动价值,逐步树立正确劳动观,切实实现劳动教育与“大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二是教育资源持续拓展。基地成为学校“第二课堂”和家庭教育的优质补充资源,建立完善内容更新机制,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力量参与度逐步提升,基地整体育人能力持续增强。三是社会反响普遍良好。基地建设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有效提升工会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点评】正定县总工会创新打造的青少年劳动教育基地,以“露天课堂”形式弥补了传统劳动教育模式单一、脱离实践的不足。项目通过精心设计三大展区、融入公园景观与组织劳模互动,实现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显著增强了青少年对劳动价值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