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石家庄市总工会聚焦思政教育与企业实践脱节、劳模精神传承渠道有限等问题,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方法、新模式。在此背景下,市总工会联合市教育局,牵头组建了全省首家“劳模匠心思政课创新联盟”,旨在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将劳模、工匠、思政教师、企业职工、在校学生等多方力量整合起来,打造具有石家庄特色的“工人大思政课”体系。
【目标】打通校园与企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互补、协同育人;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职工思政+劳动教育”一体化推进机制;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思政教育品牌,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
【举措】一是成立创新联盟,搭建共建平台。联合7家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与7所院校思政课教研组,正式成立“石家庄劳模匠心思政课创新联盟”,实现校企结对、资源整合。二是实施“双进”行动,推动双向赋能。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和“思政教师进企业、进院所”活动,劳模担任思政导师,思政教师深入车间一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三是构建“双聘”机制,促进人才互通。石家庄学院聘请11名全国劳模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担任“思政课兼职导师”,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则聘请3名思政教师担任工人“大思政课”导师,实现“双向聘任、双向授课”。四是启动“提升年”活动,丰富教育载体。围绕“工宣讲”“劳模工匠进校园”两大主线,开展主题宣讲、劳动实践、“毕业后我要成为你”、联合攻关等系列活动,构建“听、看、做、悟”一体化的思政教育链。五是文艺+宣讲,增强感染力和覆盖面。通过情景剧、劳模宣讲、劳模故事分享等形式,生动展现劳模风采和工匠精神,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成效】一是资源整合成效显著。联盟成立后,迅速整合劳模、企业、学校、工会等多方资源,初步形成“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思政教育新生态。二是覆盖范围广泛。“工宣讲”和“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已覆盖职工、学生12万余人,有效扩大了思政教育的影响面。三是育人机制创新突破。通过“双进”“双聘”等机制,真正实现了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向“双向赋能”转变,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品牌效应初步显现。该联盟作为全省首家劳模匠心思政课创新平台,已形成较强的示范效应和品牌影响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石家庄经验”。五是推动产教融合与人才培育。通过思政教育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为石家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思想保障。
备注:此项工作以《石家庄市总工会成立全省首家劳模匠心思政课创新联盟,启动“工人大思政课”提升年活动——“四位一体”提升思政引领力》为题在2025年3月26日《河北工人报》头版头条刊发。人民网、新华网、工人日报等也进行了宣传报道。